東江水緊 香港用水無憂?
發布時間: 2014/11/23 23:07
最後更新: 2014/11/23 23:07
上月底在立法會討論中,其中一個引人關注的議題,是香港購買東江水的計算是否合理,也讓人聯想是否要加水費。我們暫且將這問題先擱一旁,退一步看看我們身處的世界。
世界公民這個名字,成了潮流卻又給人有點遙遠的感覺。其實,不管我們喜歡與否,活在這個年代,我們已成了世界公民的一分子。我們手上的電話,品牌可能是美國的,組裝是中國的;今天中午喝的咖啡,咖啡豆是埃塞俄比亞的;身上穿的衣服,可能是印尼製造的。除了享用全球各地帶給我們的資源,我們又為各個地方回饋了甚麼?
2025年 每4人有1人缺水
從90年代初開始,全球水資源短缺的議題慢慢引起國際關注。根據聯合國的資料,到2025年,全球將有7.8億人沒有清潔用水,每4人中有一人會面臨缺水問題。而天然水資源,又因為江河流域往往是跨地區跨國界的,牽涉多個政府及不同層次持份者的利益,在地域管理上變得十分複雜。
水資源分配不公平的情況,每天在發生,利益很多時歸到擁有較強經濟或政治權力的人手裏,貧窮人、婦女或沒有聲音的人往往承擔着看不見的環境和社會成本,同時分享不了相應的水資源。
水是無分國界的有限資源。作為世界公民,香港人身處在甚麼位置,可以如何參與體現水公義?
香港超過百分之70的飲用水來自東江,同樣是一個跨地界的河流流域。東江源頭在江西省的尋烏縣,經廣東省,分流至深圳引入香港。香港人每人每日的用水量名列世界前茅。我在讀大學時,就開始好奇,為何黃河出現斷流,國內多個省份也愈來愈多出現旱情,而依賴中國水資源的香港卻可以安枕無憂。
原來香港本土本來是一個非常缺乏飲用水資源的地方,但在60年代因為時代賦與其獨特的政治及經濟角色,我們開始不再憂慮缺水的危機,也逐漸停止開發更多本土水資源。其他缺乏政治和經濟優勢的省份,即使位處水源地帶,也只有獻身服務其他先進地區的份兒。
事實是,雖然香港供水穩定,但東江沿河地區已有出現缺水的情況。沿江而下,共用東江水的城市有5個,包括河源市、惠州、東莞、廣州和深圳。而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-2020》中表示,沿江城市將高速發展,作為世界級的工業基地,東江水供應將更加緊張,香港取水是否能長遠無憂也成疑問。
加水費促節約 兼拓多元化水源
從這個大環境來看,家居/商戶水費只是整個缺乏水資源其中一個細小的環節。增收水費背後,更多是期望市民商戶節約用水。增收水費是其他國家得出來的經驗,似乎惟有將水和金錢掛鈎,才更有效讓人發現水的價值,更小心運用這愈來愈短缺的資源。
香港會否有其他出路,需要大眾一起探討。但香港人作為世界公民,在享用地球資源的同時,有責任保護資源的持續和公平使用。即使我們不放眼世界,只看自身的需要,開拓本土多元的水資源也是迫不可待的議題了。
原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‵國是港事」
撰文 : 蘇婉芬 地球之友高級中國事務經理